12月3日,2023“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闭幕。在当天的活动上,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采访。谈到对本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印象,穆拉图说:“中国领导人的贺信和发言对我们深入‘读懂中国’有很大启发。”
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
1976年,穆拉图·特肖梅以埃塞俄比亚公派留学生的身份来到中国,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1977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1985年至1991年,他在中国继续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来,他还担任过埃塞俄比亚驻中国大使。2013年10月,穆拉图当选埃塞俄比亚总统。2014年7月,穆拉图把中国作为就任总统后出访的首个国家。对中国,穆拉图·特肖梅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穆拉图深情回忆起了他在中国的岁月,穆拉图说:“现场的记者大都没有经历过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而我亲身经历过,因此更能看到40多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穆拉图说,要读懂现在的中国,就要理解过去的中国,这样才能理解中国成就和中国的成功故事。中国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得益于良好的政策,这些政策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真正落实落地。此外,中国的政策不仅有延续性,也会根据情况的变化提出新思路、新理念。
“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功对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是一件好事。”穆拉图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塑造了巨大优势,中国是世界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是重要的投资来源地,也是重要的合作方。
穆拉图曾长期在农业部门任职,担任过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部长。埃塞俄比亚8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在回答羊城晚报记者提问时,穆拉图表示,中国在保障埃塞俄比亚粮食安全方面作出很大贡献。“我们与中国合作,中国帮助埃塞俄比亚开垦土地,兴修水利,现在我们更需要化肥方面的合作,中国也能提供相应帮助。”
谈到埃塞俄比亚与广东的交流,穆拉图表示,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到广州的航班,在20多年前就开通了,现在的航班更加密集,这条航线不仅服务埃塞俄比亚,也服务整个非洲大陆的乘客。这反映了埃塞俄比亚与广东在人员和经贸方面的往来日益密切。
参加此次“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穆拉图·特肖梅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中国领导人的贺信,对我们深入‘读懂中国’有很大启发。”
文 | 记者 赵鹏 付怡
图、视频拍摄 | 记者 宋金峪
视频剪辑 | 记者 黎杰文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中新网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 高凯)阿舍长篇小说《阿娜河畔》研讨会日前在中国作家协会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办公室、北京出版集团、宁夏文联、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主办。
阿舍,维吾尔族,中国作协会员,宁夏作协副主席。出版有长篇小说《乌孙》,短篇小说集《核桃里的歌声》《奔跑的骨头》《飞地在哪里》,散文集《我不知道我是谁》《流水与月亮》《白蝴蝶,黑蝴蝶》《撞痕》,随笔集《托尔斯泰的胡子》等。作品获十月文学奖、《民族文学》年度奖、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文学艺术奖文学类散文一等奖及第十届文学艺术奖文学类中短篇小说一等奖等。
长篇小说《阿娜河畔》。出版方供图
《阿娜河畔》是阿舍的最新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在茂盛农场的建设中,以明双全一家为代表的建设者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历程。小说多角度、多方位地描写了边疆建设的壮阔事业和巨大变迁,以及边疆人民生活的跌宕起伏和亲情、爱情、友情的真挚可贵。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纳杨在致辞中表示,《阿娜河畔》是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推出的又一部优秀文学作品,该作品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历史的书写,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学表达。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表示,阿舍心里有爱,笔下生情,她在用新的方式去书写小说中的人物,她疼爱他们、理解他们,并通过他们写出了人性的美好。贺绍俊强调,爱情作为一种信仰,是这部小说最重要的主题。“阿舍个人的姿态、情感和世界观与小说的主题完全一致,有阿舍这样的写作,我们的文学就会多一些人类之爱。”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认为,阿舍从特殊的角度写出了兵团的建设史,并以细腻绵密的笔触完成了宏大叙事,当中又包含着很多复杂细微的感情。“这部作品书写的是几代人的人生,从大的方面写出了兵团的建设,以及兵团人的付出和奉献,小的方面又写出了普通人坚韧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信念,写出了他们自带亮光的人生跋涉。”
《文艺报》原总编辑梁鸿鹰表示,《阿娜河畔》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写出了几代人生命中的兵团,梁鸿鹰强调,这部作品将议论与叙事、记述与抒情进行了完美的融合,阿舍对新疆大地上的山川河流特别熟悉,也特别热爱,只有怀着这样的感情,才能写出如此有生命质地的文字。
“《阿娜河畔》有着‘天然去雕饰’的质地,有着朴素之气。”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评价《阿娜河畔》是回到生活、情感本身,回到人本身的写作。“这部小说首先是非常厚重的情感之作,是有情的写作。作家重塑了兵团人们的情感,她对世间的理解饱含着深情爱意。所以读者会在小说中看到,陌生人因为在兵团生活而结下了深厚情谊,这种感情甚至超越了血缘关系。”张莉认为,当作者把写作对象当成一个“人”来平视的时候,小说就有了复杂性和可信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刚认为,《阿娜河畔》里面有三个主人公:时代、地域与一代一代的兵团人。“读完这部小说,有一种被流水般的时光冲刷过后的宁静感。整个故事围绕着情感展开,人物的情感纠葛构成叙事向前推进的唯一动力,情感的戏剧性也为整个文本带来了阅读的魅力。”(完)
联系人:乐发app下载安装
手机:15843940382
电话:0837-48836277
邮箱:48836277@sogou.com
地址: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石碉楼乡